在线留言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TOP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2021-11-27 12:31:39 来源: 作者:【 】 浏览:2089次 评论:0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随着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幼儿保育的重要性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基于幼儿保育的长足发展和生源日益紧张的现实状况,我校于1996年开设了幼儿保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幼儿保育的专门人才,特制定幼儿保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概况

幼儿保育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两千六百余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目前专任教师共30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副高职2名、中职15名,初职13名,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专业教师3名,30-40岁之间的教师20人,20-30岁之间的教师6人。

幼儿保育专业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键盘室、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等。有数码钢琴室50架,电子琴60架,舞蹈房二个;我们有能够满足学生教育实践需要的实习基地10余个。

二、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201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1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1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1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由于幼儿园数量增加过快,导致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严重问题。首先,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全市幼儿教师缺口很大。其次,接受过正规幼儿保育的幼儿教师少,现有幼儿园专任教师中,超过40%的没有接受过正规幼儿师范教育,其素质不符合幼儿保教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正规的培训。在“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幼儿保育在唐山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所有这些,都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使得我市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保育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总体目标

专业建设思路:以幼儿保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幼儿保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根据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本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同时认真加以实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幼儿保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优化校内幼儿保育技能培训条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教科研工作,并将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幼儿保育人才。

五、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目标特色――培养“七种能力”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幼儿保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七种能力,即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幼儿的言语和行为的技能,以及针对幼儿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能力;具有进行幼儿园教学设计、实施的能力和与幼儿进行正常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乐理知识,掌握钢琴、歌唱、舞蹈、体操、绘画、制作玩教具、等技能技巧,具有向幼儿进行弹、唱、跳、画、做、说、教、表演等综合艺术教育的能力;掌握幼儿保育科研方法,具有教研、科研的实施方案设计及操作能力;掌握“管理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现代管理技术,进行幼教行政和幼儿园管理调控的能力;掌握儿童文学和新闻写作知识的能力;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知识和健康检测技术、心理健康咨询技术,具有对幼儿进行身心保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专多能的多元化高素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规格,以满足幼教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使幼儿保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应用型”、“艺术型”、“双师型”、“现代型”等特色类型的“复”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特色――“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

建设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把幼儿保育理论类课程和技能课程、艺术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即1年打基础,1年抓方向,1年抓特长,3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开设了体现综合性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设有幼儿教师和育婴师两个专业方向,开设两门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能力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已不同的方向及课程,以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在就业时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评价特色――专业考核有目标、有验收

幼儿保育专业技能达标考核是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以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保育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为了将来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规定了学生要达到的专业技能,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要求学生自入学起即根据自己的能力,对照方案和要求进行各项训练与考核,使自己具有合格幼儿保育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特长特色――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一是“引路子”,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才就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二是“考本子”,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实行多证书制度,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考证;三是“搭台子”,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舞台,给学生的特长发展和素质锻炼提供机会,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级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技能比赛活动、社会实践等。

六、课外培养计划

类别

目标

活动系列

活动名称

 

1.自制能力培养:过寝室文化活动、学生礼仪活动、法律讲堂、诚实守信活动等加强对学生自制自律意识培养。

 

文明宿舍风采评比

 

文明行为养

文明卫生宿舍评选

 

文明纪律宿舍评比

职业

 

宿舍文化征文比赛

素质培养

法律意识培训

 

法制讲座

平台

2.阳光心态培养:通过开展阳光教育活动、班主任心理辅导、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弟子规”读书大会

 

校园活动

班主任心理指导

 

 

地震逃生演练

 

 

消防安全演练

 

3.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队列会操比赛

 

 

 

志愿服务系

青年志愿者活动

等培养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彼此协同的精神。

雷锋活动日

 

 

 

队列比赛

团队意识训

汇操比赛

合唱比赛

 

 

跳绳比赛

 

七、教材建设规划

(一)发展思路

严格选用省、国规教材,或权威新版教材和反映幼儿保育特色的、质量高的教材。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

教育专业课程必须选用国规新版教材,鼓励教师发挥群体优势,针对专业主干课程自编教材。

八、教学管理改革

(一)发展思路

加强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室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课程考核、教学督导、质量监控等相关管理和考核制度,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目前本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形成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教研室和教育科学研究所,日常教学管理规范。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科学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

1、完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实行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每2-3周召开一次由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有关教师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学生考评和同行考评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教学文件资料提供、归档、保存建设,便于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九、实践基地建设

(一)发展思路

根据幼儿保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建立完备的、稳定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

1、在目前拥有的教学实践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

2、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教育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教育调查、教学基本功训练贯穿于第一至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展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教学计划中,各个年级教学实践不断,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熟悉幼儿教育,培养从事幼儿园保教的能力。

3、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类型的实践活动,注意针对性、可行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十、教研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一)发展思路

不断完善学前教研组的建设制度,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以科研促教学、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

1、教研活动制度。每两周组织开展一次教研会议与活动,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在教研室主任及教学水平高、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此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

2、听课制度。专业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一般每周两次,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组织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进行观摩教学;教师之间要相互进行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时数不少于24课时。

3、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按照学前教育专业部的部署,认真做好开学初、期中和期末教学工作检查,同时加强各项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和经常性检查。定期组织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周历、教案、课件、学生作业、实验实习报告、试卷等进行集中检查,并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学环节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提出改革意见和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4、计划与总结制度。每学期初应制定和组织实施教研室活动计划,并于学期末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十一、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目标

(一)发展思路

办好专业建设的同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入学科研究和科研、教改课题的立项、建设工作。

(二)建设目标

确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建设目标,培养出一批学风扎实、业务精良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强化科研重要性,完善专业建设体系。努力完成专业建设的科研目标。

(三)实施措施

1、采取奖惩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教研活动。

2、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3、加大科研的引导和投入力度,采取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在学术带头人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

5、加强与其他学术机构的交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亲临讲座,不断更新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Tags: 责任编辑:代玲玉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评价机制改革的预期目标和要点 下一篇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的预期目..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