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TOP

课程管理制度
2021-11-26 17:25:39 来源: 作者:【 】 浏览:675次 评论:0

课程管理制度

一、课程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全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师资培训工作为基础,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推力,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管理具体要求   

(一)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三)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四)改革课程实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五)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六)改革课程管理。坚持制度创新,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等,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七)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全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八)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校长是学校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学校全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某个年级段试行学分制,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与程序,规范操作过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的研究和指导,建立选课指导责任机构、责任人,规定选课指导工作的程序,安排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鉴定学生学习领域学科学习质量,建立全课程教学监测机制等制度,提高全课程管理水平。 

(九)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制定学校学年全课程实施方案;依据学校全课程管理制度,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独立自主或与校外有关机构、人员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建立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确保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十)从囿于校园到走向社会的转变。全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我们必须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十一)理顺关系,从“单一”走向“综合”。全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系,给学校以很大的自主权。要求我们学校管理者改变过去等靠的课程管理模式,主动出击,根据有关课程文件,结合自身情况、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同时保证好三类课程的合理比例,既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用校本挤占国家、地方课时,更不能随意拔高课程标准。 

(十二)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十三)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十四)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不断反思、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Tags: 责任编辑:祁伟华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电子商务教材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