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TOP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2021-11-26 16:56:52 来源: 作者:【 】 浏览:2395次 评论:0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二、课程定位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构造过程完成五个教学项目,即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综合实训,每个教学项目包括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等若干个子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时间为36学时,三年制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学习情境

学习子情境

课时分配(课时)

1

透视经济现象

1.1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4

12

1.2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4

1.3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4

2

投身经济建设

2.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

8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2.3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

2.4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

3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

4

3.2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2

4

参与政治生活

4.1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

6

4.2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2

4.3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2

5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1

关注改善民生

2

6

5.2

建设和谐文化

2

5.3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2

合计

36

五、教学内容(学习情境)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情境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

学习子情境

教学内容

透视经济现象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投身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参与政治生活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注改善民生

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

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六、教学条件

(一)教师任职条件

要求每20名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教师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具备下列条件:

1.熟悉学生结业相关规范;

2.具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的经验;

3.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特别是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实施。

(二)实训设施

综合实训场地需准备下列实训设施:

1.办公桌椅。综合实训室内办公桌椅要求按组摆放。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用计算机一台,液晶投影仪一台。

(三)学习资料

提供的学习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资料、实训视频资料、不同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各种补充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实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任务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按照要求,将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根据模拟的情境,设定不同成员的不同角色。然后进行模拟演练,也可以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角色互换,从而增强对整个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组成小组。在模拟情境中,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是六人一组,并且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

2.角色扮演。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实现小组集体任务的分解。通过分工协作,最终完成总的任务。

3.岗位轮换。为了到达实训目的,需要轮岗,小组中的每一名同学必须依次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几次轮换,使得每一名同学都能将实训内容亲自操作一遍。

(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易懂。如将典型业务处理拍成操作演示教学片或制作成动画片,在学习新业务时进行播放,强化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性。

2.网络化学习。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八、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该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

具体考核时,通过编制实训小组成绩表计算个人成绩。实训小组成绩表如表所示。

小组成绩表

姓名

过程考核(60%)

结果考核(40%)

得分

小组汇报20%

工作页整理20%

小计

 

 

 

 

 

 

 

 

 

 

 

 

 

 

 

 

 

 

(一)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从考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沟通协作等方面进行,注重实训小组的组织管理。考勤情况主要考核能否全面的、全过程的参加实训;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实训态度的端正性、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能否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主要考核实训过程的正确性、规范性以及能否通过专业知识所形成的职业判断,利用操作技能出色地完成实训任务;工作效率主要考核实训任务完成的及时性;沟通协作主要考核能否与小组成员保持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能否主动协助下一工序人员作业。

具体考核时,对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分别进行评价,按考核关键指标进行打分。首先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成员互相评价(要求小组各成员成绩不能全部相同),然后再进行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各占40%、60%,过程考核表如表所示。

过程考核表

序号

学习过程

过程考核指标及标准分值

专业技术

50%

考勤情况20%

沟通协作10%

态度效率

10%

其它

 

10%

合计

1

对每节知识点情况掌握

 

 

 

 

 

 

2

每位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3

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

 

 

 

 

 

 

4

小组成员整个过程中的七S贯彻

 

 

 

 

 

 

5

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

 

 

 

 

 

 

6

小组各个成员的学习效果检验

 

 

 

 

 

 

合计

 

 

 

 

 

 

(二)结果考核

实训结果考评主要包括学生提交的工作页、小组汇报,分别占20%、20%。

工作页按小组提交,包括实训项目描述、主要任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实训记录,以及实训后的个人总结等。如不提交工作页,则实训成绩为不合格。

小组汇报实际上是各个实训小组对本小组实训情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和展示。小组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小组实训的组织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和步骤、工作成果与收获、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等。其中,组织过程包括实训项目、小组成员、岗位分工、小组管理制度、团队协作情况等内容。实训结束时,每个小组必须进行汇报,如不进行小组汇报,则实训成绩为不合格。

 

Tags: 责任编辑:祁伟华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数学课程标准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